共84页,word格式,是可以直接修改打印的,内容太多,这里放前几页的截图,有需要的亲们从下面直接下载吧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选自《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在这个定义中“和谐”是幼儿发展的核心内容。做为“和谐”的具体体现和内涵定义那就是“美”。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了至理名言:“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在幼儿园课程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中就蕴含着许多被我们忽视了的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而这些“美”,对于幼儿来说,又是那么的自然、亲切和易于接受。我们把这些“美”发掘出来,作为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点、 内容选择的立足点、组织实施的切入点、课程评价始点与终点,将能有效的激发幼儿在愉悦的心境下积极主动的求真(知识、技能、方法)、立善(价值、态度、行为)创美(鉴赏、体验、创造),从而达到 “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鉴于此,我园以《规程》、《纲要》和《指南》精神为依据,在课程中突出了“以美育人”的思想, 从五个方面立意: 一是教育对象体现全面和谐发展之美;二是教育目标体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之美;三是教育内容体现体智德美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之美、符合幼儿兴趣需求之美、促进幼儿求真、立善、创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美;四是教育途径通过以儿童发展为本,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之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参与主动建构之美、温馨和美的教育环境之美、一日活动的自主有序之美、互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美、家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之美;五是教育评价采用赏识的眼光评价之美、用探究的态度研究之美、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之美。
“以美育人”打造美的教育,是我园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素,是整个课程的灵魂。我们在近几年的 探索研究中,紧紧围绕这个核心,以科研课题为媒介,在文明礼仪实践研究、好爸爸爱心志愿团、创意美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将其中优秀的成果吸纳传承到课程中。厚植文化土壤,涵养美育文化,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我园“以美立园、以美施教、以美育人”,让美润泽孩子童年的教育理念,更扎实有效,特色更加鲜明,为孩子美好人生的第一块基石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架构
基于以上理论和指导思想,我园确立了“以美育人”课程方案的建构实施原则:
(一)课程理念的先导性
我园园本课程依据《规程》《纲要》《指南》的先进理念,在遵照《规程》精神和《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组织形式和评价要求;理解把握《指南》提出的具体各领域目标的基础上,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课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二)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导向性。
学前教育是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的确定对课程方案的建构和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确定总目标和教育目标时,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了目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认真分析了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确定了我园“以美育人”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健康活泼、文明合作、勇敢自信、 求真创美的具有初步责任感的新时代儿童;为儿童未来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进而确定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
以美健体——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培养幼儿初步 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
以美促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文明自信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性情感,认识并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爱、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以美启智——激发幼儿发现探索自然及与周围事物的兴趣及求知欲,初步养成幼儿善于运用感官 和动手的习惯;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与非语言 方式创造性的表达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
教育目标在考虑了儿童现有的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有按照领域细化成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并尽可能的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在这一 目标体系指引下,认真分析幼儿的原有发展水平和能力,确定适合不同孩子的活动目标,并开展教育教 学工作。
(三)课程内容的适宜性。
1.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兴趣点。
学前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符合他们身心发展需求的、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
2.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浅显易懂的。
幼儿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儿童周围的现实生活。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现实生活是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活中有有益的经验,也 有无益的或有害的经验。我们必须对生活进行过滤,围绕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经验,儿童渴望探索、发 现和理解的周围的人、事、物确定课程内容(活动主题及具体活动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形式不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严格的学科,而应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感性化的、趣味化的活 动。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3. 课程内容选择的多元化与本土化并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村概念的形成,使得教育的国界和种族的分界线变得模糊起来,在这样的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理就应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海纳世界多元文化起积极的作用。椐此,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 中有优秀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精华、有体现我国、我市地方特点、民 族风情和文化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差
异性经验。
4. 课程内容选择中主题活动与领域活动的平衡与整合。
整合在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 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将“整合”作为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提出,幼儿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虽然目标的确定是分离的,但目标的实现过程却是整合的。同一个活动中可能实现了不同领域的多个目标。同一个目标也可能在多个活动中实现。基于此我们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设计活动,分析每一个活动可能对幼儿产生的多方面发展作用,找出幼儿发展有所缺失的领域与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平衡领域的发展。
同时,教师们在内容选择中既要考虑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要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各领域发展要求,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努力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 区”和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获得最基本的感性经验,得到最基本的发展,形成对幼儿的 全面综合的影响。
(四)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互动性
1. 讲求和美育人环境创设与营造。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环境中的美,引入课程,为我所用; 善于创造美的环境,服务课程,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
首先,善于发现环境中的美,引入课程,为我所用。大自然中的绿树、红花、小草蕴含的自然美、 生命美;武警战士操练时的整齐美、力量美;建筑物的对称美、结构美;人们服装的色彩美;人与人交往中的语言美、行为美……,环境中的美无论是在有形的物质环境中、还是在无形的精神环境、人文环境中实在是太多太多。教师要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主题探索的每个活动中用审美的眼光敏锐的发现环境中的美,并及时的传达给幼儿,使孩子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
其次,善于创造美的环境,服务课程,为我所用。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和核心。和谐、愉悦的环境能够使幼儿善于同他人相处、富有同情心、勇于探索奋进。美的环境更多的还要教师主动的、有目的的去营造。在物质环境中,我们根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要为幼儿创设具有美感的、清洁、富有吸引力的、 经过精心准备的、对儿童来说,生动、真实、完美的教具、玩具环境;依据教育目标创设布局协调、内容丰富、形式美观的活动区及墙饰;在精神环境中,教师对幼儿的一颦一笑,蹲下来与孩子几句悄悄的话,赏识的眼光;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信任与配合,家长对孩子正确的了解与适当的期望等。教师都要用审美的态度和热情努力营造的。
2. 强调互动和谐的人际关系。儿童的发展是在与他人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教师要努力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幼儿于幼儿、幼儿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帮助幼儿完成合作建构的过程,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实现他们的共同发展。鉴于此,首先,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之间都应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接纳、平等、自由
的氛围;家长与教师之间也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友好合作的伙伴;教师也应引导幼儿 同伴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合作学习的和谐关系,让幼儿在尊重、赏识、和谐、支持的人际环境 中快乐生活、共同成长,其次,教师要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教育活动的各种组织形式中积极主动的、恰当适宜的与幼儿互动,(直接的、间接的、语言引导、环境材料引导等)引导他的知识建构,在与每一个幼儿的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3. 探求教育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如今,幼儿教育正向多元化、开放型发展。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树立大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资源观,让幼儿教育跨越围墙,开发并发挥好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最大功能。我园两处园所皆依山傍园,自然环境优美生动、社会设施配套齐,周边的人、事、物、景对幼儿教育来说是最为直观形象的活教材,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取得家长及社会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对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深化幼儿园课程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首先要走出园所、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利用多种形式密切家园社区联系。其次,要丰富参与形式,探索家园互动新途径。只有家园社区互动,我们的课程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家庭教育资源中得到充分利用。最后,要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建构、实施与评价中。
4. 主张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生活化。
一日活动即课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到底有哪些呢?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活动区中的个别及合作活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混龄活动、户外活动、社区活动、家庭中的生活、探索、学习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最为重视的是教学成效明显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角活动等,而往往忽视了其他教育形式中的教育因素和契机。我们说要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就应将教育的触角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建立起无处没有教育的思想。
5. 提倡教育过程的活动性、趣味性。
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极具趣味性和情境性的。教师应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人入手设计互动性、操作性强的活动过程,端坐静听是有悖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首先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与人、与物(教玩具)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这其中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价值,保证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在较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游戏。创造游戏的环境。教师要在游戏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场地的提供、游戏的组织方面既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幼儿在自由平等的游戏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五) 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推动性、多元化。
我园“以美育人”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的质量、幼儿和教师在课程运行过程中的态度、行为及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等等。是在以丰富完善课程方案,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多元化评价。其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过程性的和终结性的,定性的和定量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参与评价的人员是多元化的,有管理者、教师、家长等;评价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反映我园课程方案实施中教师、幼儿的发展,确定方案的适宜度。
1. 课程评价的重点
分析《指南》《规程》《纲要》中目标转化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连续性。 评价目标与内容的适宜性。
评价课程的平衡性。
评价课程中的活动是否适宜。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2. 课程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实施课程的以儿童学习故事、活动观察记录、幼儿的个案记录等形式及时分析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检查评估预定目标、内容、组织以及采取的方法是否适宜,及时调整方案计划,以 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教师、家长在每个主题结束后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评价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行为表现,共商教育策略,共同建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及家庭共同为幼儿建立家园成长档案袋,用多种形式(文字、绘画、照片、)记录幼儿的发 展与成长,作为对幼儿发展评估的依据。
教师在每一个主题进行的前后都要进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适宜性研讨和论证,作为对课程的评
价。
园教研组每月检查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执行计划情况、教师的观念态度、师幼互动
质量、目标适宜程度、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教师合作研究,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
※终结性评价:
期末教师反思实施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分析各领域目标、内容的平衡性;同一领域各种不同性质活动的平衡性、内容与目标的适宜性。
教师与家长以“幼儿成长档案”为依据,分别评价幼儿各方面发展处于何种水平,何种智能占优势或弱势。教师与家长在评价幼儿发展的同时反思自己与幼儿作用的机会与质量,为今后引导与促进幼 儿发展提供依据。
园教研组组成评估小组,根据课程目标确定相关评估内容,在活动中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并与教师共同分析幼儿的活动和发展,从而衡量课程实施的价值、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价值。
请家长来园对课程的某个方面或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吸纳外来经验与建议。
三、课程建构与实施注意事项
(一)课程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合作建构的过程。
课程是园长、教师、幼儿及家长、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决策的过程。园长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边建构边实施边完善课程。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反思研究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是促进课程发展的源泉。园教研组提供课程的理论指导和课改信息,及时帮助一线教师总结实践经验, 有效地推动课程建构的进程。
幼儿对课程的设置和改进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的发展水平是课程制定的准则,他们在活动中的
表现是检验课程是否适宜的标准,他们展现出来的兴趣是课程新的生长点,他们自己提出或设计的活动 不断丰富、补充了课程内容。
家长、社区人员是课程建构、实施和评价重要合作伙伴。
(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具有弹性的,不断发展的。
课程方案可以帮助教师确立幼儿各阶段发展的努力方向,营造学习环境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的事实就可以了,教师需要根据季节、幼儿群体特点、个别差异 和时机等灵活实施。
在实施预设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新的活动。幼儿也可以提出活动建议或设计新的活动,对此教师要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发展幼儿的兴趣。
特别说明:1、doc格式(word文档)、xlsx(电子表格)、ppt这三种资料都可直接修改编辑内容。只有pdf为不可编辑格式,仅供阅读学习
2、预览图片都是压缩过的,下载后才能看到高清效果。
中班主题课程 《以美育人》主题活动方案中班下